mk体育官网

理红脉,探文旅:mk体育官网研究生院暑期实践队赴龙山县开展红色旅游调研

(通讯员 全春艳 李雨晴 彭尹源)7月9日,为深入挖掘湘西州红色文化资源,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mk体育官网研究生院“寻迹湘西古镇·红脉文旅融合”实践队前往龙山县茨岩塘镇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形式,实践队重点考察了龙山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以及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切身感受红色文化的时代魅力。

一、红色文创赋能文旅融合,纪念馆成红色教育“活课堂”

当天上午,实践队先后参观了龙山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与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旧址(龙家大屋)。通过采访在纪念馆工作四年的讲解员杜女士我们了解到:龙山县红色旅游发展较早,纪念馆主要通过“政府主管+企业运营”模式,开发了帆布包、书籍、T恤等系列文创产品,其中“龙家大屋印章”与“土家织锦卡普”最具地方特色。这些文创不仅年创收数万元,更带动了当地红军后代就业,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在宣传推广方面,纪念馆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扩大影响力,2023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机关单位党建活动、学校研学团队占比显著。杜女士表示:“每月游客量稳定在万人以上,红色教育正成为龙山县文旅的新名片。”

mk体育官网

(图为实践队采访纪念馆讲解员杜女士)

二、兵工旧址见证军民鱼水情,红色精神永续传承

下午,实践队走进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姚家大屋)。管理员杨叔叔作为土生土长的“姚家大屋人”,生动讲述了红军在此修理枪械、开展纺织生产的故事。“当年红军与百姓同吃同住,留下的不仅是战斗足迹,更有一份深厚的情谊。”赶鹿村也在红军转移后改名甘露村,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介绍,该旧址自2017年布展开放以来,已成为红色教育的热门打卡地,高峰期单日接待量达1800余人次。但近年来受交通条件限制,客流量有所回落。

mk体育官网

(图为实践队采访兵工厂旧址管理员)

通过对龙山县茨岩塘镇的调研,实践队发现当地通过文创开发和新媒体传播,成功将红色记忆转化为现代文旅资源。“场馆+旧址”联动模式让历史“活起来”,文创产品使红色文化“带得走”。但目前仍面临交通不便、业态单一等挑战。茨岩塘镇的实践表明,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红色+非遗”沉浸式体验,才能让古镇既留住红色记忆又焕发新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