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欧阳雯文)深扎乡土根脉,锤炼助农硬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与新质生产力重塑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寻民族地区乡村景观与产业协同升级实践密码。2025年七月中旬,mk体育官网“新质焕景,绘就未来” 湘西州农业景观调研专业实践团在吴吉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湘西州7个典型村落,开展“三下乡”调研,实践团以 “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农业景观融合发展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为核心目标,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细致考察等方式,聚焦当地农业景观现状、生产力瓶颈及与新质生产力融合潜力,为当地农业景观提质升级与生产力革新积累了宝贵实践依据。
一、锚定核心目标,开展系统性调研行动
实践团以 “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景观升级、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为核心目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系统考察各地农业景观现状、产业基础及发展潜力。调研中,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委办公室、文旅场所等,与村干部、村民、游客等多方交流,全面梳理生态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布局、文化元素分布等关键信息,形成覆盖多维度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后续分析与策略制定筑牢基础。
(图为黄金村县文旅局驻村干部交流)
二、挖掘多元基底,彰显乡村复合价值潜力
调研区域普遍呈现 “生态 + 产业 + 文化” 的复合价值特征。从自然生态看,龙尾巴社区的田园山水画卷、阳孟村的 “山水田居” 体系等,展现出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从特色产业看,黄金村 3.3 万余亩保靖黄金茶、隘口村万亩茶山、阳孟村金秋梨基地等,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底;从文化资源看,黄金村的苗绣等 7 项省级非遗、十八洞村的红色文化标识等,为景观注入深厚人文内涵。这些多元基底为农业景观提质与产业融合提供了天然条件。
三、聚焦共性瓶颈,剖析发展深层制约因素
调研发现,各地在发展中面临共性挑战。基础设施方面,新寨坪村水利设施薄弱、黄金村停车场与智慧导览设施缺口等问题突出;产业融合方面,黄金村茶旅产品停留在采摘体验、阳孟村产业与景观协同不足,产业链条短、二次消费潜力未释放;科技赋能方面,新寨坪村机械化水平低、部分村庄数字化应用浅,制约了生产力升级与景观价值转化。
四、探索融合路径,提出针对性发展思路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团提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的发展方向:在科技赋能上,推动智慧基建(如勤丰村 “一体化智慧泵站”)、机械化应用普及;在产业融合上,深化 “产业 + 景观” 双轮驱动(如隘口村茶旅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在文化融入上,推动非遗、红色文化等与景观结合(如黄金村非遗体验馆计划);在管理升级上,探索数字化产业融合、智慧化政策落地等路径,助力实现 “农业生产高效化、景观形态美学化、文化融合深度化”。
此次调研覆盖湘西州不同类型乡村,实践团不仅系统掌握了各地农业景观特色与发展瓶颈,更针对性提出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的升级路径 —— 从科技赋能生产、数字化融合产业,到智慧化完善设施、文化赋能景观,为推动湘西州农业生产高效化、景观形态美学化、文化融合深度化提供了扎实实践参考。实践团相关成果将助力绘就 “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 的乡村振兴图景,为民族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