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叶婧 郑云文)7月8日,“青春返乡·筑梦坪坝”专业实践团深入坪坝镇,对返乡创业青年、特色产业经营者及基层年轻干部进行了专访,探寻乡村振兴背后的鲜活力量与发展密码。
返乡青年扎根土地,创新农业谋发展
在返乡创业青年采访中,向吉祥、向清亮兄弟向实践团队详细介绍,其羊肚菌种植采用科学模式,利用村里闲置富硒冬闲田建标准化大棚,周期固定,打破“冬闲”状态,管护上依托“温湿双控”技术精准调控大棚环境,结合政府全链条服务精心照料。“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面对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机闲置的现状,他们创新组建农机服务队,有效盘活资源,解决耕作难题。在销售方面,他们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渠道。谈及政府支持,向吉祥、向清亮表示,政府不仅提供政策扶持,还建立了合理的资金保障机制,为创业项目保驾护航。目前,由兄弟俩牵头、共7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正朝着将产业做大做强的目标迈进。未来,他们计划整合团队力量,在持续推进羊肚菌收获后轮种其他蔬菜、充分利用时间与土地的基础上,同步开展农忙时节的机抛机插、机割机收等工作,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
特色养殖历经波折,坚守终见曙光
翘水生态水产养殖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经营者向光斌,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他介绍当地特色农产品丰富,如稻花鱼制作的酸鱼、山茶油、毛尖茶叶等。自2017年创业以来,他遭遇诸多挑战,创业初期的一场大水让他损失惨重,水产养殖基地的鱼、小龙虾等几乎全部冲走。但在政府及驻村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重拾信心,逐步让产业重回正轨。向光斌的坚持,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
(图为采访现场)
基层干部真情服务,践行使命担当
出生于2002年的邓涵,2023年8月通过选调生考试来到了坪坝镇,现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在采访中分享了与村民相处的心得。这位邵阳籍干部为了更快融入当地、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在短短半年内就熟练掌握了坪坝当地方言,足见其扎根基层的诚意与决心。他认为,与村民融洽相处的关键在于“真情换真情,坐好同一条板凳”,既要具备扎实的工作本领,更要切实为村民解决问题。而这位年轻干部的行动力也尤为突出,刚到坪坝镇时,仅用一周就走遍了全镇九个村。邓涵还特别提起令他印象深刻的村民——板栗村的洪继龙。已60岁的洪继龙,面对妻子智力重度残疾、孩子尚年幼的家庭困境,仅凭瘦小身躯独自扛起生活重担,还荣获2024年“湖南省优秀护林员”称号,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采访最后,邓涵引用“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耻,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激励广大基层年轻干部扎根基层,用心用情服务群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次采访展现了坪坝镇返乡创业者的拼搏精神、特色产业经营者的坚韧不拔,以及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他们以青春与热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共同描绘着坪坝镇的美好未来。
(图为实践团与乡村振兴奋斗者合影留念)